今年4月,廣東亨嘉橡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亨嘉”)購入了一批科亞智能化生產線。“作為國內一線品牌,科亞裝備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還顯著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時,智能化系統優化了資源利用率,實現了節能降耗,完美契合我們公司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亨嘉副總經理陳佳介紹。
廣東亨嘉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十五年來始終堅守“專注細分、矢志創新”的發展理念。公司建立了從原材料篩選到生產工藝的全程質量管控體系,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子電氣、光電通訊、家用電器、IT產品、智能衛浴及汽車零部件等多個高端制造領域。
目前,亨嘉已建成覆蓋東莞謝崗鎮、東莞常平鎮和九江永修縣三個現代化生產基地,配備18條智能化生產線、獨立研發檢測中心和專業配色中心,形成年產40000噸工程塑料的產能規模,是國內最具競爭力的改性塑料生產基地之一。
在技術創新方面,亨嘉構建了“基材-助劑-設備-工藝-人才”五位一體的技術發展體系。通過率先引入ERP智能管理系統,公司實現了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制造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同時,依托覆蓋全國主要塑料集散地的線上線下協同銷售網絡,亨嘉建立了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服務能力。
“我們不僅擁有十五年的行業經驗積累,更重要的是打造了一套貫穿技術創新、智能制造,以及覆蓋了線上與線下的完整產業生態。”陳佳表示。這種體系化能力使得亨嘉成功躋身小米生態鏈企業,以及金諾等3C行業頭部企業的核心供應商,并逐步切入新能源汽車賽道,與比亞迪、寧德時代、欣旺達等企業在鋰電池組件材料領域展開合作。
通過前瞻性的技術布局與頭部客戶戰略的雙輪驅動,亨嘉依托行業協會、平臺資源深化產業鏈合作。即使在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公司依然保持逆勢增長態勢,2025年上半年銷售額突破6000萬元,并計劃向年產值1.5億元的目標發起沖刺。
談及行業技術瓶頸,陳佳直指關鍵痛點:“目前制約行業發展的最大問題在于核心基材與高端助劑仍嚴重依賴進口。以耐高溫改性聚丙烯為例,國內基礎化工原料在超耐高溫PP領域存在明顯短板,這從根本上限制了我們的產品創新空間。”
面對技術壁壘,亨嘉采取了開放創新的突圍策略:通過與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和中南大學等科研院校等頂尖高校建立深度產學研合作,引進以材料科學專家徐俊教授為核心的高端研發團隊。并于今年3月戰略性成立高溫材料事業部,重點攻關PPS、PET、LCP等特種工程塑料的自主化研發,系統構建涵蓋基礎材料、專用設備到工藝技術的完整創新鏈條。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單一產品的突破,更是要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技術體系。”陳佳強調。這種從源頭創新的戰略布局,正在幫助亨嘉逐步擺脫對進口材料的依賴,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
另一方面,隨著全球環保法規趨嚴,亨嘉銳捕捉到可循環包裝材料的市場機遇。“快遞紙箱向可回收塑料包裝轉型已成趨勢,電子電器領域對環保材料的需求更為迫切。”公司正在將研發重心向可降解、可重復使用的改性材料傾斜。
“2019年,我們成立了江西鑫潤綠色循環發展有限公司,專注PP、PE、PET、ABS、HIPS等再生塑料顆粒的規?;a,年處理回收再利用塑料能力達4萬噸,完整實現從廢棄物到工業原料的價值再造。”陳佳表示,公司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通過碳中和技術創新,持續研發制造綠色低碳、環境友好型材料,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建設綠色家園貢獻力量。
對于下一步發展,亨嘉展現出更大野心。“既要通過院校合作突破基礎材料瓶頸,也要主動參與國際產業鏈分工。”陳佳透露,公司正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通過參與更多國際橡塑展會、雅士展、樟木頭塑博會等國內外平臺尋找技術對標。
這種“兩條腿走路”的策略,既體現了本土企業突破技術封鎖的決心,也展現出擁抱全球化的開放姿態。在改性材料這個看似細分卻關乎制造業根基的領域,亨嘉正以十五年專注力書寫從追隨者到規則制定者的發展故事。